醫師專欄

從青春期胖到成年?中醫師解密體質型肥胖的壓力根源與破解之道

2025/04/18

體質不是天生注定,而青春期,正是體質養成的關鍵窗口。
一、你從青春期開始胖,其實是體質出現了變化

 
「我從國中就胖,一路胖到現在,試過各種減肥方式,還是瘦不下來。」這句話,是許多成年患者在減重門診的自述。

在中醫角度來看,這種「從小胖到大」的現象,不單純只是熱量攝取過多,而是體質在青春期階段就已經開始偏離平衡。在這個關鍵階段就開始受到壓力、情緒、睡眠與飲食習慣長期影響,形成所謂的「體質型肥胖」。

中醫減重的核心思維,即是從體質辨證出發。因為當身體失衡,代謝會下降,水濕容易堆積,脂肪就不斷累積,即使節食與運動,也難以真正達到效果。

 

二、體質型肥胖怎麼來的?青春期是決定性轉捩點

 
體質不是天生注定,它可以「養成」,也可以「調整」。而青春期,正是體質養成的關鍵窗口。


1. 壓力過大 → 肝氣鬱結

 
升學壓力、家庭期待、人際適應等,都是青春期常見的心理挑戰。中醫認為「肝主疏泄」,當情緒壓抑、壓力長期累積,就會造成肝氣鬱結。這種體質容易導致:

 • 情緒性暴食
 • 消化不良
 • 腸胃蠕動變慢

久而久之,進一步干擾脾胃功能,使脂肪與水濕難以代謝。


2. 飲食作息失調 → 脾虛痰濕

 
中醫所謂「脾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關係著人體能量的吸收與代謝。青春期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偏好冷飲甜食,容易傷脾養濕,演變為「痰濕體質」。表現為:

 • 下半身肥胖
 • 易水腫、沉重
 • 精神不濟


3. 睡眠與荷爾蒙 → 代謝節奏錯亂

 
青春期是荷爾蒙變化劇烈的階段,若再加上長期晚睡、失眠等問題,會導致自律神經與代謝系統失調。中醫講「陰陽失衡」、「陽氣不足」,這種狀態會讓脂肪更容易囤積、燃脂效率降低。

 

三、從小胖到大的三種常見體質

 
當青春期的壓力與生活型態逐漸固化,到了成年就會發展成以下三大常見體質型肥胖:


痰濕型

 • 體型圓潤、水腫明顯
 • 胃口正常但容易脹氣
 • 舌苔厚膩、易疲倦

這類體質需健脾利濕、化痰通絡。


脾虛型

 • 吃不多也會胖
 • 消化不良、胃脹胃寒
 • 手腳冰冷、精神倦怠

這類體質應該溫補脾胃、提升運化。


肝鬱型

 • 情緒化、易怒、便秘
 • 壓力一來就想吃東西
 • 月經不調(女性)

此型需疏肝理氣、調整情緒代謝軌道。

 

四、中醫怎麼幫助你逆轉肥胖體質?

 

1. 辨證下藥,調整體質

 
中醫會針對不同體質給予不同治療方針:

 • 痰濕型:使用茯苓、半夏、陳皮化痰去濕
 • 脾虛型:以白朮、黨參、山藥健脾補氣
 • 肝鬱型:運用柴胡、香附、合歡皮疏肝解鬱

並體質調整中藥比例,個別開立,避免千篇一律的減重配方。


2. 埋線減重,持續刺激代謝與神經調節

 
埋線減重是許多體質型肥胖患者在宜民中醫選擇的輔助方式。針對特定穴位(如中脘、足三里、關元、太衝)進行蛋白線植入,有助於:

 • 刺激胃腸蠕動
 • 平衡內分泌
 • 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情緒性暴食

與傳統針灸不同,埋線的刺激持續時間更長,對於代謝慢、壓力大、節奏難穩定的患者來說,效果更為顯著。


3. 飲食與作息配合調整,才是根本

 
配合中醫調理,建立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與作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例如:

 • 脾虛型避免冰冷生食
 • 肝鬱型減少高油高糖、避免熬夜
 • 痰濕型則適合多溫熱食材、避免宵夜

中醫減肥從不主張節食,而是順應體質改變飲食選擇,讓身體自然進入「易瘦」狀態。

 

五、結語:體質可以改,肥胖不是宿命

 
從青春期就胖,不代表一輩子都要胖。很多人無法減重成功,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方法錯了、體質沒調好。

中醫的核心價值,在於幫助你找出自己的體質根源,並用對方法來恢復身體本該有的節奏與代謝力。

從今天起,別再和脂肪硬碰硬,而是讓身體回到平衡狀態。宜民時尚中醫陪你一起從體質出發,重新打開變瘦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