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

怎麼吃才不會一直餓?打造飽足感的飲食調整法

2025/07/15

每一次進食,都是照顧身體的機會。透過飲食安排,不只能感受到飽足與穩定,也能慢慢累積出身體的改變與輕盈。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午餐吃完沒多久,時間才過兩點,肚子卻又開始抗議,彷彿剛剛那一餐根本沒發生過,這樣的飢餓循環,就像一條無止盡的擺盪鐘擺,一邊是克制自己不多吃,一邊又止不住嘴饞與疲憊。

飽足感與食物的份量並無直接對應關係,真正影響感覺的是身體吸收與運用能量的方式,當進食內容適當、時間分配合理,血糖波動較小,整體精神狀態與食慾也會更穩定。

如果每一次進食都能給身體剛好的支撐,讓能量緩慢釋放,整天的飽足狀態就不容易被打亂,吃得剛剛好,也能慢慢形塑出身體想要的穩定線條。


為什麼總是容易餓?關鍵在進食步調與食物組合


許多容易感到飢餓的人,常常誤會是自己吃不夠,實際上身體的訊號反映的是:

食物來得快、去得也快,
真正讓飽足感延續的,是食物經過吸收後釋放能量的持續性。

以下是三種最常見、讓飢餓感不斷出現的日常習慣:


1. 進食時間失調


當早餐被省略、午餐匆匆吃完、晚餐拖到深夜才開始,身體無法預測下一次進食的時間點,容易出現過早飢餓、或晚間攝取過多的狀況。

這種「進食不穩定」會影響消化酵素與血糖波動,久而久之,飢餓感變得更加頻繁。


2. 碳水比例偏高、營養密度不足


像是白吐司、白飯、手搖飲等高精緻碳水,雖然短時間內能補足熱量,但升糖速度過快,飽足感維持時間短,導致血糖迅速下降後更想吃東西。

如果沒有搭配足夠的蛋白質或膳食纖維,就更容易讓身體處於飢餓與想吃的循環中。


3. 飲食組合過於單一


長時間只吃沙拉、蔬菜棒、代餐飲品等低熱量食品,看起來健康清爽,實際上缺乏身體進行日常運作所需的多元營養素,像是鐵、鎂、蛋白質與必需脂肪酸。

一旦缺乏這些元素,身體容易進入代謝效率低落的狀態,飽足感也變得短暫不穩定。



要讓身體慢慢釋放能量、保持持續飽感,得從吃的內容與順序重新設計,當每一餐的結構幫助能量穩定釋出,才會更容易撐得久、吃得巧,也更能安心往減重目標前進。
 

中醫師推薦三種「飽足型飲食」策略,穩定瘦、不卡關


1. 三段進食法:讓三餐各司其職,能量更好掌握


早上是身體功能啟動的重要時段,適當的早餐不只補充體力,也能支撐上午的專注與情緒。

中午是一天中消化力最穩定的時候,可以攝取完整餐點,補足主食與蛋白質。

晚間則需避免過多負擔,以輕盈為主,幫助身體進入休息模式。


建議如下:

 • 早餐重點在「油脂穩糖」如水煮蛋+全麥吐司+堅果或酪梨,維持上午血糖平穩。

 • 午餐以主餐為核心選擇糙米飯、豆腐、雞腿、鮭魚等比例1:1的主食與蛋白質,讓身體有足夠能量應對下午的活動量。

 • 晚餐強化纖維與清淡蛋白質如燙青菜+豆干+少量紫米、南瓜,避免夜間過量攝取。

這樣的安排能讓身體形成穩定的進食節律,不僅能避免暴飲暴食,也有助於提高代謝效率。
 


2. 高纖慢放型主食:挑對澱粉種類,飽得更久也瘦得更順


澱粉並非減重過程中的「敵人」,選對類型反而能穩定血糖、延長飽足感。

天然的全穀類與根莖類食物含有豐富纖維與抗性澱粉,能延緩消化速度、維持能量輸出。


推薦的選項包括:

 • 地瓜、山藥、南瓜天然甜味足,膳食纖維豐富,可做為主食的一部分。

 • 糙米、紫米、燕麥富含穀皮與礦物質,升糖指數低,適合搭配蛋白質食材。

 • 綠豆、紅豆、毛豆具備碳水與蛋白質雙重角色,口感多變又能帶來高度飽足感。

日常至少一餐選擇這類澱粉來源,能減少中間時段飢餓,降低對點心、甜食的依賴。
 


3. 蛋白質進場順序:先吃對東西,吃得慢也吃得剛好


研究指出,餐前先攝取蛋白質,有助於調整整體進食量,還能讓飽足訊號提早出現。

搭配蔬菜與湯品,進一步減緩主食的吸收速度,整體進餐過程更有掌控感。


建議吃飯順序如下:

1.
蛋白質先入口水煮蛋、嫩豆腐、蒸雞胸等,率先啟動耐餓感。

2. 蔬菜與湯品中段登場補足纖維,幫助腸道蠕動與延緩吸收速度。

3. 主食最後進場適量即可,這時身體已有部分飽感,自然減少攝取量。

這樣的吃法讓整體進餐過程更有節制空間,降低過量可能,也能延長餐後的穩定感。
 

飽足型飲食,讓身體養成穩定燃燒的節律


在許多人的減重經驗中,會感受到反覆進入飢餓與失控的循環,一開始努力吃少,忍耐短暫有效,接著就是爆食、情緒低落、體重回升這些過程與身體無法穩定利用能量有關。

「中醫減肥」的目標是協助身體逐步回到平衡狀態,當你吃進去的食物被好好吸收、能量被有節奏地釋放,減重會變得更自然,體態也更容易維持不變形。

從選食搭配、進餐順序、進食時間開始,每一個日常選擇,都在形塑你與身體的關係,學會吃得剛好、吃得扎實,不必與飢餓纏鬥,也不需要拚命節食。

每一次進食,都是照顧身體的機會,透過更合適的飲食安排,不只能感受到飽足與穩定,也能慢慢累積出身體的改變與輕盈,從現在開始,用更溫和、可持續的方式陪自己前進,就是邁向理想體態的踏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