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進展停住了,讓中醫幫你從穴位調整與飲食結構開始
2025/08/21

一、體重卡住,是身體重新調整的訊號
減重初期,體重下降通常較為明顯,熱量攝取降低後,身體會先動員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能快速轉換成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時釋放與它結合的水分,接著才會開始消耗脂肪,這段時期的變化常讓人感到充滿動力,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體重數字會趨於穩定,速度放緩,進入俗稱的「平台期」。
平台期並非壞事,屬於身體在經過前期燃脂後,啟動能量再分配的自然反應,這種變化與代謝機制調整有關,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曾發表研究,指出即使持續控制飲食,體重仍可能維持平穩長達半年,這段時期,身體會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運用能量,為下一步的脂肪動員做準備。
二、平台期的代謝不協調
長期的低熱量飲食容易讓能量運作產生不平衡,肌肉活動減少、水分排出變慢、消化系統負擔加重,都可能在這段期間出現,中醫減重門診觀察中,平台期常伴隨腹部緊繃、下肢浮腫、腸胃運作不順等狀況,顯示身體處於燃脂效率降低的階段。
國際期刊《Current Obesity Reports》在 2023 年的系統性回顧中,也發現反覆經歷體重上下波動的人,體脂分布與代謝指標可能出現變化,並與慢性低度發炎、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及脂肪集中堆積有關,這些變化會影響脂肪燃燒的速度與穩定性。
三、針灸啟動脂肪動員
中醫針灸透過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調節神經、內分泌及代謝系統的運作,進而影響脂肪利用,常見用於減重的平台期調整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三陰交等,這些位置與消化吸收、體液循環及能量調整有關,配合整體減重計畫,能讓身體重新進入燃脂模式。
國際醫學期刊《Diabetes,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besity: Targets and Therapy》收錄的一篇系統性回顧,整合多國針對減重平台期的隨機對照試驗資料,結果顯示在多數受試者中,利用針灸配合飲食與生活調整後,平均體重下降 4.7 公斤,腰圍、體脂比例與血脂指標均呈現正向變化。
此外,由中國藥科大學團隊發表於《Chinese Herbal Medicines》的研究,針對脂肪代謝機制進行探討,指出針灸能透過腦部、脂肪組織、肌肉及腸道等多個系統協同調節,提升脂質分解與利用效率,讓脂肪動員速度加快。
四、飲食周期性調整,維持燃脂彈性
平台期常與長時間維持單一飲食模式有關,身體在適應低熱量後,會以更節省的方式使用能量,燃脂速度隨之下降,因此,在平台期進行飲食結構的變化,能幫助代謝維持活性。
週期性燃脂飲食,又稱鋸齒式飲食(zigzag diet),是指在一週或數日之間,安排並交替進行熱量日與低熱量日,高熱量日可補充能量與營養,維持肌肉量並刺激代謝;低熱量日則繼續消耗脂肪,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公共衛生學院領導的研究顯示,這種飲食變化能突破體重平台期,延續減重成果。
針對肥胖女性的另一項實驗也有相似結論,研究團隊將參與者分為高低碳日循環組與單一飲食組,結果發現,循環組能持續減少脂肪,同時保持基礎代謝與肌肉量,這種營養比例切換方式,能讓身體在不同模式間靈活轉換,減少適應性停滯。
五、三個突破平台期的中醫減重策略
1. 針灸開啟脂肪調節開關
在平台期中,脂肪動員速度會下降,透過針灸刺激特定穴位,可改善能量利用與循環狀態,讓脂肪重新被轉換為能量,多項臨床研究顯示,結合針灸與飲食規劃的減重者,不僅體重下降更穩定,腰圍與體脂比例的改善幅度也更大。
2. 飲食安排加入高低差異
高低碳日或高低熱量日交替的方式,可以防止代謝因單一飲食模式而減慢,營養學實驗發現,週期性調整熱量與營養比例的受試者,在基礎代謝率與肌肉量的維持上表現更好,且減脂成效能延續更久。
3. 根據身體反應調整計畫
平台期的長短與個人生活作息、運動狀態及心理壓力都有關,觀察睡眠品質、日常能量與運動表現,能幫助判斷下一步是增加運動量、改變飲食結構,還是引入其他代謝刺激方法,這種動態調整方式,能在不同階段保持減重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六、穩定調整,成果持續延伸
平台期是減重旅程的一部分,代表身體正進行新的燃脂轉換,中醫減重會再透過針灸、飲食週期變化與生活調整,協助身體穩定地走向下一個階段。
長期維持成果,需要身體代謝與體態的雙重穩定,瑞士巴塞爾的開放科學出版社 MDPI 在 2024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多組減重人群的長期追蹤數據,結果顯示,採用經過計畫與監測的減重策略,能降低復胖發生率,同時提升身體在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利用效率。
研究團隊指出,將介入方法分階段調整,能讓體重與體態維持更穩定的成果,專業指導能在不同階段提供合適的調整方式,讓減重不只是體重數字的下降,更是長久的健康管理。
參考資料來源:
1.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來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2916523047433
2. Springer 出版的肥胖與代謝相關國際期刊《Current Obesity Reports》
來源: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679-023-00539-8
3. Dove Medical Press 發行的國際醫學期刊《Diabetes,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besity: Targets and Therapy》
來源:https://www.dovepress.com/acupuncture-as-an-adjunct-to-lifestyle-interventions-for-weight-loss-i-peer-reviewed-fulltext-article-DMSO
4. 中國藥科大學與 Elsevier 聯合出版的藥學與中醫藥研究期刊《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來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496424003741
5.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公共衛生學院研究
來源:https://publichealth.uci.edu/2024/05/23/uc-irvine-led-study-shows-dietary-changes-can-overcome-weight-loss-plateau
6. Academia.edu 學術論文《Effects of Energy and Macronutrient Cycling on Weight Loss, Body Composition, and Markers of Health in Obese Women Participating in a Resistance-Based Exercise Program》
來源:https://www.academia.edu/66635675/Effects_of_Energy_and_Macronutrient_Cycling_on_Weight_Loss_Body_Composition_and_Markers_of_Health_in_Obese_Women_Participating_in_a_Resistance_Based_Exercise_Program
7.瑞士巴塞爾開放科學出版社 MDPI 發行的代謝學國際期刊《Metabolites》
來源:https://www.mdpi.com/2218-1989/14/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