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

減肥時,肌肉也在流失?中醫埋線減重如何守住代謝的根本

2025/10/09

如何避免減肥流失肌肉?埋線減重或許是一種選擇

現代中醫認為,穴位埋線減重能在減脂的同時保護「正氣」以維持肌肉量,並通過調節臟腑功能來促進能量代謝。這種療法是在傳統針灸基礎上的延伸:將可吸收的蛋白線(羊腸線)埋入特定穴位,長期刺激經絡來平衡陰陽、調和氣血,達到補虛瀉實、扶正祛邪的效果。白話來說,就是一方面扶助脾腎等臟腑機能來增強肌肉和正氣,另一方面祛除痰濕等致肥病邪來加速脂肪代謝。在古典醫籍中,我們可以找到這些觀點的理論源頭與依據,以下分別說明中醫理論下肌肉維持和代謝調整的機轉,以及其與埋線減重的關聯。

 

中醫如何維持肌肉量的機轉

 

脾主肌肉,氣血養筋: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脾主身之肌肉」。意思是脾胃消化運化水穀的功能決定了肌肉的營養狀況;脾氣充足,飲食化生的營養精微才能滋養肌肉,肌肉才能豐滿有力。反之,若脾失健運,肌肉得不到氣血濡養,就會萎弱消瘦。經典中描述:「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失去營養,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意思是脾氣虛弱時四肢百骸缺乏氣血滋養,最終導致肌肉鬆弛無力。由此可見,中醫減重非常重視健脾益氣,以防止減重過程中傷及肌肉和元氣。正如《素問》所載:「久坐傷肉」(長期缺乏活動會損傷肌肉和氣力),肥胖多因脾虛運化失職、氣血不能達於肌肉所致。因此減肥時必須顧護脾胃之氣,增強肌肉的潤養。

 

扶正不傷正,減重不減肌:歷代醫家強調減肥當「扶正祛邪」,不可一味苦寒泄下以免傷正氣。清代名醫葉天士就指出肥胖患者多屬本虛標實之證:「夫肌膚柔白屬氣虛,外似豐溢,裡真大怯,蓋陽虛之體,惟多痰多濕……」。意思是胖人雖形體豐滿,但內裡多虛寒,正氣虧虛(特別是脾腎陽氣不足)才導致痰濕堆積。所以治療應顧護陽氣、補氣健脾,避免讓患者雖然瘦下來卻更虛弱。埋線減重正是秉持這一原則,在減脂同時透過穴位刺激補益氣血、強化脾腎。常用穴位如足三里、氣海等,有健脾益氣、固本培元之效,可防止減重後出現四肢無力、肌肉流失。

 

此外,現代研究也表明埋入穴位的羊腸線能提升肌肉的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使肌肉蛋白和糖原合成增加、乳酸和肌酸產生減少,從而改善肌肉營養和代謝。換言之,埋線療法可促使機體偏向「築造肌肉」而非「消耗肌肉」的狀態,這正好印證了中醫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理念。肌肉屬於人體的正氣範疇,當我們通過埋線固護脾胃之氣後,減肥時脂肪這類“邪”就更容易被代謝掉,而肌肉不易受損。

 

中醫如何促進能量代謝的機轉

 

痰濕肥胖與代謝失調:中醫歷來把人體代謝功能的強弱歸結於脾腎等臟腑的協調運作。肥胖在中醫屬於「痰濕證」範疇,多因脾胃失調、水濕運行障礙所致。《黃帝內經·靈樞》有專篇描述肥胖體質,稱「此肥人也……其血黑以濁,其氣澀而遲」,形象地指出肥胖者血液循環不佳、氣機運行遲緩的狀態。也有古訓云「肥人多痰濕」:元代朱丹溪說「肥白人多痰濕」,則指出胖人體內痰濕蓄積旺盛;葉天士亦強調胖人痰濕內盛伴隨氣陽不足。痰濕在此其實可理解為代謝廢物和多餘脂肪的堆積,源於脾運不及、腎陽虛衰,使水濕脂質無法正常代謝而囤積體內。因此,要促進能量代謝、加速脂肪燃燒,就要健脾利濕、溫陽化痰。

 

《素問·通評虛實論》提出過:“甘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過食肥甘厚味會招致膏粱之疾(肥胖症),這實質上就是飲食代謝失衡所致的痰濕內蘊。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創立了五苓散等方劑來利水滲濕、調節氣化,用於治療水濕內停的證候,後世稱五苓散為「治水第一方」。這昭示著三焦氣化對代謝的重要性:若能暢通三焦(水液代謝通道),則水穀精微運行正常,不致化為痰濕脂胖。埋線減重正是沿用了這些理論,在臨床上選穴以脾經、胃經、任脈為主—例如中脘、天樞、豐隆等穴調理脾胃運化,化濕降脂;再配合關元、氣海溫補下元,振奮腎陽以提高代謝火力。透過這種標本同治的取穴原則,一方面加強熱量消耗能力,另一方面清除痰濕堆積的脂肪。

 

穴位埋線調節代謝:現代中醫臨床觀察發現,穴位埋線對能量代謝的調節表現在多個層面。例如,埋線刺激可抑制過旺的食慾和胃腸吸收功能,減少熱量攝入,同時使交感神經興奮、提高基礎代謝率,增加熱量消耗。從中醫角度來看,這相當於提振陽氣、加速氣血運行。埋線過程中,羊腸線在體內逐漸分解,被視為一種「異體蛋白」刺激,可激發免疫和神經內分泌反應,使局部與全身的新陳代謝水平提高。《黃帝內經》強調「治痿獨取陽明」,肥胖症雖非痿證但同理可得:陽明經(脾胃)主濡養一身,氣血充足則新陳代謝旺盛。埋線長效刺激相當於連續針灸,經絡疏通後氣機運行加快,患者普遍會感覺到體內代謝“被重啟”—表現為飲食控制下不易餓、精神振作、畏寒水腫減輕等,這正是脾陽復振、痰濕漸化的跡象。

 

綜上,穴位埋線通過調節臟腑陰陽達到提高能量代謝的效果,在減重同時改善了患者的代謝型體質,使得減肥更為穩健而不易反彈。

 

古籍典範與理論傳承

 

中醫埋線減重的理論基礎深植於歷代醫典,主要繼承了以下經典著作的觀點與原則:

 
  • 《黃帝內經》 – 提供了臟腑與形體對應的根本理論。如《素問·痿論》云:「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強調脾氣盛衰直接影響肌肉強弱。《素問·宣明五氣論》也指出:「久坐傷肉」,說明長期缺乏運動、脾氣不運,容易導致肌肉鬆弛和肥胖。此外,《靈樞·逆肥順瘦》詳細描述肥胖體質特徵:「廣肩腋,項肉薄,厚皮而黑色,唇臨臨然,其血黑以濁,其氣澀也遲」,說明肥胖者多痰濁、氣血運行遲滯,需從調理氣血入手。這些內經理論奠定了埋線減重「健脾養肌、化濕減脂」的總綱。
     

  • 《傷寒雜病論》 – 張仲景強調顧護正氣與調節代謝並重的治則,為後世減肥療法提供參考。一方面告誡醫者治病不可過度攻伐,須視患者體質虛實而調治,這與減肥時避免傷正氣、保護肌肉量的理念一致。另一方面,張仲景創制的方劑如五苓散,首載於《傷寒論》太陽篇,主張通過利水滲濕改善三焦氣化來治療水飲內停。應用於肥胖正是以利濕促代謝之法消除痰濕肥胖。可見《傷寒論》雖未專論肥胖,卻提供了不傷正氣的治法原則與調水化濕的經典思路,成為埋線減重選方用穴的重要依據。
     

  • 《醫宗金鑑》 – 作為清代官方醫學大全,其中對肥胖痰濕的記載進一步佐證了前人觀點。例如《醫宗金鑑·婦科心法》提到「女子不孕之故,或因體盛痰多,脂膜壅塞胞中而不孕」。這說明在傳統醫學看來,肥胖之人痰濕內蘊,不僅影響代謝,甚至可阻滯生殖功能。雖此句談不孕症,但其病機「體盛痰多」道出了肥胖症的本質。同書另述:「人感邪氣雖一,因其形臟不同,或從寒化,或從熱化,或從虛化…」強調治病須考慮個人體質差異。埋線減重恰是據此強調辨證施治、因人制宜:針對痰濕重的肥胖用化痰法,脾虛陽虛者則溫補脾腎。《醫宗金鑑》繼承並融會了《內經》《傷寒》等精華,其對痰濕肥胖和正虛邪實的闡述,直接指導了現代中醫減重療法如何在減脂同時顧護正氣。
     

  • 歷代醫家經驗 – 除上述經典外,金元以降許多醫家對肥胖機理的認識也深刻影響了現代中醫減重觀念。比如,金元朱丹溪《格致餘論》提出「肥白人多痰濕」,認為胖人多內蘊痰濕;清代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記載「肌膚柔白的肥人裡面其實陽氣不足、痰濕偏盛」,強調肥胖是虛實夾雜(氣虛、陽虛為本,痰濕為標)的證型;清代陳修園則說「素禀之盛,惟是痰濕頗多」,張聿青醫案亦云「形體豐者多濕多痰」。這些醫論都總結出「胖人多痰濕、多氣虛」的共性,使中醫減肥療法在理論上有據可循:既要培補脾氣、助陽(防止減肥傷身),又要化痰利濕、行氣消積(加速脂肪代謝)。穴位埋線減重正是融合了以上醫理,在實踐中取得良效,成為強調健康調體的現代綠色減肥療法
     

總結:埋線減重能有效結合傳統經絡理論與現代理論,在不傷正氣的前提下祛除體內痰濕脂肪。其理論基礎可追溯至《黃帝內經》的臟腑肌肉觀、《傷寒論》《金鑑》等對痰濕與氣化的闡述,以及歷代醫家的減肥理念。在這些理論指導下,埋線療法透過調節脾腎功能來鞏固肌肉、提升代謝。對想減重又擔心體質變差、肌肉流失的人而言,此法提供了「減重不減健康」的中醫思緒:既讓多餘脂肪隨經絡氣化逐漸代謝,又令肌肉和元氣在調理中日益充盈,真正達到標本兼治、形體與體質同步改善的目的。

 

參考來源


《黃帝內經·素問·痿論》脾主肌肉、久坐傷肉
來源:https://ctext.org/huangdi-neijing/su-wen/wei-lun

 

《黃帝內經·靈樞·逆順肥瘦》對肥胖體質與氣血運行的描述
來源:https://ctext.org/huangdi-neijing/ling-shu/ni-shun-fei-shou

 

《傷寒論·太陽篇》五苓散利水滲濕、調三焦氣化之意涵
來源:https://ctext.org/shang-han-lun/taiyang-bing

 

《醫宗金鑑》對體盛痰濕與辨證施治的論述
來源:https://ctext.org/yi-zong-jin-jian

 

朱丹溪《格致餘論》:「肥白人多痰濕」
來源: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30728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對胖人體質虛實的說明
來源: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615441

 

系統性綜述:針灸對體重與食慾相關荷爾蒙的影響(證據等級:隨機對照試驗匯整,樣本規模有限,結果異質性存在)
來源: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679-023-00539-8


臨床研究:穴位刺激與減重相關代謝指標變化(證據等級:小型臨床試驗,需更大樣本驗證)
來源:https://www.dovepress.com/acupuncture-as-an-adjunct-to-lifestyle-interventions-for-weight-loss-i-peer-reviewed-fulltext-article-DMSO